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净化网络环境不妨从“撕标签”做起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时间:2023-07-12 07:50:31


(资料图片)

“‘00后’整顿职场”“‘三胎妈妈’分享育儿经”“‘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太在意工资”……如今,无论平台热搜抑或新闻报道,给某一群体“贴标签”现象屡见不鲜。

“贴标签”有其合理逻辑。身处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往往难以消化来自网络的海量信息。打上通俗易懂的标签,引导受众第一时间抓住重点,有助于提高理解效率。例如,“00后”可指代年轻人、“大V”形容有一定网络影响力的人物等。事实上,“贴标签”并非什么新生事物,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时代早已有之,只不过网络能够拓宽信息传播渠道、降低信息发布门槛,进一步放大这一现象的影响力。

然而,如果忽略标签代表真实存在的“人”,把对个体的评价以标签形式上升到群体高度,就容易以偏概全、有失公允。近期网上发起“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讨论,便是因为一些荒诞不羁、博眼球言论被贴上“专家建议”标签,久而久之人们看到“专家建议”就觉得不靠谱。在一些热点事件评论区,网友不再关注事实本身,而是互相“贴标签”,最终演变成没有赢家的口水仗。更有甚者,使用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污名化特定群体,诱导人们带着戾气参与网络攻击,不知不觉成为网络暴力“帮手”。

净化网络环境、反对网络暴力成为共识,但网络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匿名性等特征,加之一些网暴事件涉及人数多、波及范围广,仅通过舆论呼吁、抓典型案例、事后处罚等手段难以有效约束。打蛇打“七寸”,既然恶意“贴标签”是挑起网络对立、激化群体矛盾的一大诱因,就不妨从“撕标签”做起。监管部门不仅应加大网络违法犯罪治理力度,也要督促平台利用算法、人工审核等手段,清理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信息,处罚恶意“贴标签”的账号及使用者,不得随意推送带有争议的标签信息。新闻机构、自媒体、网络博主等内容发布者要端正立场,摒弃“标题党”“流量至上”思想,理性发声,力求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

刷不完的图文资讯、动下手指就滑过的短视频,系统不断推荐“猜你喜欢”……当前,不少平台的信息推送机制无形中诱使人们放弃思考、助长惰性思维,让人们情绪在各类标签刺激下“起起伏伏”。除了要求平台优化信息推送机制,自身该如何摆脱惰性思维影响,消除因标签产生的刻板印象?应当认识到,一名“00后”可能是汉服爱好者、程序员、“村BA”球迷,另一名则是考研族、网红博主、志愿服务者,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没有人可以被标签随意定义。看到带有标签化色彩的热搜讨论、热点话题时,要明确“任何标签都不能代表一个人或群体的全貌”,多留些思考空间,以平静心态参与网上交流。只要能对“贴标签”现象脱敏,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轨道,网络空间将变得更加风清气正。(梅 麟)

X 关闭

推荐内容

这是标题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