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成都“复耕”的背后透露了什么信号?

来源:雪山下的公园城事    时间:2023-05-07 17:50:47

文|漩涡

近期,一则“成都花341亿元打造的100公里环城绿道要全部铲平种田”的传闻在中文互联网上快速传播。


(相关资料图)

5月2日,成都迅即组织多方宣传力量回应该传闻不属实,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一直都是环城生态区的重要功能之一。”

尽管现代农业一直是成都环城生态区的重要功能之一,但近年来成都多地“复耕”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我们这里就不多谈了。

讲一点,成都“复耕”背后的国家战略。

拐点已至

4月14日,国家自然资源部一次性通报了该部 发现的67个耕地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与此同时,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多地耕地违法违规问题展开约谈。

将时间线拉长,这一切并非没有征兆。

2004年至今,高层已经连续发布了二十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在这20份中央一号文件中,2022和2023年对“耕地粮食”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力度远超以往。

特别是2022年。

形象的说,如果说过去的文件对“耕地粮食”的表述更多的是号召、劝勉,但2022年的一号文件则拿出了严格的执行措施,是 对地方的命令书 ,是对地方负责人有明确的考核。

如2022年一号文件提出 要:“ 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一切尽在不言中。

而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虽然没有像2022年那样强势,但“耕地粮食”依然是文件的主旋律。

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而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但像近年来,如此高规格、高频率的强调粮食安全,事件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走向的拐点,往往不是孤立的

近年来,国际局势风雨飘摇,俄乌冲突、中美脱钩等大国博弈愈发激烈,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战争、饥荒的现实紧迫了。

今年两会期间,高层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而在去年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共出现了91次,为历史之最。从能源安全到粮食安全等等...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中, 国家战略方向正从侧重“经济”转向“安全”

粮食安全下的四川担当

2022年5月,高层来川视察前夕,半月谈刊文《10年耕地面积锐减40%:“天府粮仓”究竟怎么了?》指出:四川成都平原地理条件优越、城市优势突出,被称为“天府粮仓”,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一度严峻。2021年公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时间减少了40%。

2022年6月,高层来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这之后,从成都到四川,均拿出了史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来维护粮食安全。

过去在狂飙的城镇化和以“经济”为先导的背景下,地方占用耕地,中央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进入以“安全”发展为重心的新阶段,这条地方形成默契的老路,显然走不通了。

六十年前,一场三线建设重塑了国家战略安全格局,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国家战略,三十年前各类区域协调战略的出台,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经济格局。

在走向以“安全”为主导的变革下, 未来,成都这座西南城市的命运很有可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中国转舵安全的重要功能底座城市之一

一言以蔽之。对于耕地问题,耕地保护要坚决予以贯彻落实落细,要在战略上统筹平衡好“发展与安全”,要增强大局观,要清醒认识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攸关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

未来注定不平凡。

在国家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惊涛骇浪袭来,这一切都很难预料。但粮食安全,是这个人口超14亿大国最好的疫苗。

本文系城事研究院《讲逻辑,读趋势,看战略》首开文章。

关注公众号“城事研究院”获取更多城市发展资讯

X 关闭

推荐内容

这是标题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